青海旅游工作亮点
青海旅游工作亮点
发布日期:2018-06-07来源:青海日报字号:[ ]

  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接待、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体验游、自驾车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快速发展,全民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热情高涨,“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全要素不断完善、优化,全省旅游业呈现出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稳中向好、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旅游产业提质扩面、深耕细作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旅游业发展指标稳步提升

  2015年-2017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76.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9.86亿元。全省有国家级旅游景区108家,其中5A级3家;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46家,三星级饭店166家;旅行社308家,其中出境组团社23家;乡村旅游接待点3111家;各类旅游车辆1486辆;旅游从业人员71.77万。从增速看,2015年到201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3.6%和20.2%,旅游总收入比“十二五”的五年旅游总收入824.52亿元多115.34亿元。从贡献率看,根据相关部门测算,旅游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社会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2、旅游管理体制实现重大突破

  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在海东、海南调研旅游工作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四战略”,从全省战略层面全力推动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个定位、两个方向、五三布局、十一大关系”的青海旅游发展新理念,构建青海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省旅游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从省级统筹、市州负责、区县落实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全省旅游工作统筹协调,推动省旅游发展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常态化,形成多方联动、上下协调、政出一门的工作机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将旅游业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的坚强决心,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加了前进动力。

  3、营销推广精准发力

  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创新思路,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2015年至2017年,在首都国际机场、成都双流机场,香港湾仔地铁、台湾地铁站、北京地铁(2号线)出入口及北京、上海、广州公交候车亭,意大利公交车体、中国台湾公交车体投放大美青海形象宣传广告。在FACEBOOK、INSTERGRAM、中国台湾《Or旅读中国》、日本的《旅游周刊》杂志、英国《ABTA》等国际知名网站、旅游杂志报刊等诸多媒体上将大美青海推向世界,同时与英国ABTA公司合作,出版《国家旅客杂志——青海旅游指南》。3年共赴25个省市的77个城市开展了宣传推广活动。围绕我省“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推介了自驾车旅游、青海湖自行车骑行和“新玉树、新家园”旅游精品线路。联手航空、饭店、景区、旅行社打组合牌,捆绑旅游产品进行宣传促销。举办青港澳台旅游交流、2017哈雷英雄汇重机嘉年华青海行、知名旅游大咖等活动,合力宣传“大美青海——旅行的天堂”。各旅游大咖共发布原创微博、微信200余条,制作直播短视频50余条,深度原始长文52篇,总访问量达5300万次。在首届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我省获得2金7银3铜;省旅游发展委获得2017年度旅游传播贡献大奖。召开青海省旅游对口支援帮扶暨青藏铁路沿线旅游推广联盟工作座谈会,来自北京、西藏、甘肃、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区市旅游部门及旅游企业代表共商合作交流大计。

  4、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持续开展“春潮行动”“暑期整顿”“秋冬会战”等市场整治专项行动,采取“零容忍”措施,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检查范围、惩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形成了规范整治旅游市场的高压态势,旅游企业不能违、不敢违、不愿违的意识逐步形成。在全省范围举办旅游安全与市场执法检查专题培训,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和文明旅游专项整治活动,提高游客文明旅游意识,倡导和推动行业自律、诚信经营、文明旅游,为广大海内外游客创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2017年3月1日,由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的《青海省旅游条例》正式施行,促使我省旅游市场环境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向依法兴旅、依法治旅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5、“厕所革命”扎实推进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省委、省政府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作为全省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生工程,召开全省旅游厕所工作会议,统筹谋划部署,构建旅游厕所管理长效奖惩机制,签订“厕所革命”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各地区绩效考核目标,列入省政府督办事项。2015-2017年,全省共投入专项资金1.082亿元,新建和改造提升旅游厕所1017座,含第三卫生间32座。在景区A级评定和复核中实行厕所不达标“一票否决”制。通过大刀阔斧、改旧立新的超常规措施,在全省掀起了“厕所革命”,增强了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了旅游品质,极大提高了青海旅游形象和游客满意度。

  6、景区及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2015年-2017年,全省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总投资达到311.6亿元,全省新建、续建旅游项目486个。互助土族故土园、茶卡盐湖景区、贵德阿什贡地质公园、大柴旦水上雅丹景区、共和龙羊峡景区、金银滩-原子城等一批资源禀赋高、体量大、带动性强的旅游项目先后建成。总投资100亿元的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综合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青海之窗文旅城、循化撒拉尔水镇、贵德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乌兰天空壹号景区、察尔汗盐湖旅游资源开发、中国丝路自驾车营地旅游基础设施等重大旅游项目在积极推进中。

  涌现出了一大批像茶卡盐湖、湟中卡阳、大通边麻沟、龙羊峡小镇等全新的旅游景点,全省旅游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7、全域旅游稳步推进

  省政府研究通过《青海省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加快提升旅游业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全省各地区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科学部署全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统筹全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未来三年,我省旅游业将以问题为导向,以补齐旅游项目、产品不足这个短板为抓手,力争完成3个千亿元的旅游总投资目标,通过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使旅游业成为青海投资热点和经济发展新引擎,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省旅游发展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旅游产业从单一产品向全新创意、融合创新延伸,由观光娱乐向休闲度假深度旅游延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省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综合指标不断提升。

  8、乡村旅游扶贫成效显著

  省旅游发展委结合行业特点,出台了《加快发展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意见》,编制了《青海省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规划》,对“十三五”全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加强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以来,我省用于旅游扶贫方面的资金达8亿元,惠及贫困人口47017人。其中,省旅游发展委累计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6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2.44亿元。进一步从强化产业扶贫、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加大支部参与力度、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参与、扎实开展“回头看”等方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全省243个旅游扶贫村,已脱贫89个。

  9、示范省创建再上台阶

  省政府印发《青海省国家级自驾车旅游示范省创建方案与系列标准规范》和《青海省生态旅游示范省创建方案与导则》,积极推进自驾车旅游和生态旅游示范省创建。从构建自驾车旅游产品与线路、风景道、服务、市场营销、环保、安全保障、法规标准、人才与科技共十个支撑体系出发,力争到2020年将青海省建成国家级自驾车旅游示范省、国际自驾车旅游目的地;从优化布局、丰富产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品牌体系、优化生态教育、促进共同参与、加快产业融合、培养专业人才八项任务出发,力争到2020年将青海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省、国家生态文明旅游先行区和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全国生态旅游工作创造一批典型经验,使之成为宣传青海的有效载体,推动青海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为全国提供新示范。

  10、从业人员培养力度持续加大

  持续开展“送教下乡”,推动创新型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2017年,省旅游发展委围绕旅游服务、政策法规、旅游安全等方面内容,共举办培训班108期,培训旅游从业人员近26591人。汇集青海师范大学等全省18所中高职院校、6家景区、30多家旅行社和五星级酒店、行业协会的优势和特色,共同组建了青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了我省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的融合互动,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1、智慧旅游平台效果显现

  积极抢抓“互联网+”政策机遇,与4A级以上景区逐一对接,完善景区门禁、出入口、停车场等重点位置的视频监测设备的安装建设,打通了景区数据采集通道和数据传输网,实现了游客流量监测和景区运营情况监测实时数据的采集与应用,确保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实用性、超前性。目前,我省4A级以上景区完成平台视频监控设备数据接入占比达到89%,与国家级平台连通共享。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和打造,使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全省一个时间段内客源市场、产品市场等旅游行业数据的动态信息分析,及时有效反映旅游运行趋势,完成了对资源市场等各个要素的精准把控,为旅游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省政府信息
视力保护:
青海旅游工作亮点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18-06-07 字号:[ ]

  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接待、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体验游、自驾车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快速发展,全民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热情高涨,“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全要素不断完善、优化,全省旅游业呈现出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稳中向好、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旅游产业提质扩面、深耕细作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旅游业发展指标稳步提升

  2015年-2017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76.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9.86亿元。全省有国家级旅游景区108家,其中5A级3家;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46家,三星级饭店166家;旅行社308家,其中出境组团社23家;乡村旅游接待点3111家;各类旅游车辆1486辆;旅游从业人员71.77万。从增速看,2015年到201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3.6%和20.2%,旅游总收入比“十二五”的五年旅游总收入824.52亿元多115.34亿元。从贡献率看,根据相关部门测算,旅游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社会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2、旅游管理体制实现重大突破

  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在海东、海南调研旅游工作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四战略”,从全省战略层面全力推动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个定位、两个方向、五三布局、十一大关系”的青海旅游发展新理念,构建青海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省旅游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从省级统筹、市州负责、区县落实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全省旅游工作统筹协调,推动省旅游发展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常态化,形成多方联动、上下协调、政出一门的工作机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将旅游业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的坚强决心,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加了前进动力。

  3、营销推广精准发力

  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创新思路,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2015年至2017年,在首都国际机场、成都双流机场,香港湾仔地铁、台湾地铁站、北京地铁(2号线)出入口及北京、上海、广州公交候车亭,意大利公交车体、中国台湾公交车体投放大美青海形象宣传广告。在FACEBOOK、INSTERGRAM、中国台湾《Or旅读中国》、日本的《旅游周刊》杂志、英国《ABTA》等国际知名网站、旅游杂志报刊等诸多媒体上将大美青海推向世界,同时与英国ABTA公司合作,出版《国家旅客杂志——青海旅游指南》。3年共赴25个省市的77个城市开展了宣传推广活动。围绕我省“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推介了自驾车旅游、青海湖自行车骑行和“新玉树、新家园”旅游精品线路。联手航空、饭店、景区、旅行社打组合牌,捆绑旅游产品进行宣传促销。举办青港澳台旅游交流、2017哈雷英雄汇重机嘉年华青海行、知名旅游大咖等活动,合力宣传“大美青海——旅行的天堂”。各旅游大咖共发布原创微博、微信200余条,制作直播短视频50余条,深度原始长文52篇,总访问量达5300万次。在首届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我省获得2金7银3铜;省旅游发展委获得2017年度旅游传播贡献大奖。召开青海省旅游对口支援帮扶暨青藏铁路沿线旅游推广联盟工作座谈会,来自北京、西藏、甘肃、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区市旅游部门及旅游企业代表共商合作交流大计。

  4、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持续开展“春潮行动”“暑期整顿”“秋冬会战”等市场整治专项行动,采取“零容忍”措施,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检查范围、惩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形成了规范整治旅游市场的高压态势,旅游企业不能违、不敢违、不愿违的意识逐步形成。在全省范围举办旅游安全与市场执法检查专题培训,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和文明旅游专项整治活动,提高游客文明旅游意识,倡导和推动行业自律、诚信经营、文明旅游,为广大海内外游客创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2017年3月1日,由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的《青海省旅游条例》正式施行,促使我省旅游市场环境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向依法兴旅、依法治旅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5、“厕所革命”扎实推进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省委、省政府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作为全省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生工程,召开全省旅游厕所工作会议,统筹谋划部署,构建旅游厕所管理长效奖惩机制,签订“厕所革命”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各地区绩效考核目标,列入省政府督办事项。2015-2017年,全省共投入专项资金1.082亿元,新建和改造提升旅游厕所1017座,含第三卫生间32座。在景区A级评定和复核中实行厕所不达标“一票否决”制。通过大刀阔斧、改旧立新的超常规措施,在全省掀起了“厕所革命”,增强了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了旅游品质,极大提高了青海旅游形象和游客满意度。

  6、景区及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2015年-2017年,全省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总投资达到311.6亿元,全省新建、续建旅游项目486个。互助土族故土园、茶卡盐湖景区、贵德阿什贡地质公园、大柴旦水上雅丹景区、共和龙羊峡景区、金银滩-原子城等一批资源禀赋高、体量大、带动性强的旅游项目先后建成。总投资100亿元的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综合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青海之窗文旅城、循化撒拉尔水镇、贵德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乌兰天空壹号景区、察尔汗盐湖旅游资源开发、中国丝路自驾车营地旅游基础设施等重大旅游项目在积极推进中。

  涌现出了一大批像茶卡盐湖、湟中卡阳、大通边麻沟、龙羊峡小镇等全新的旅游景点,全省旅游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7、全域旅游稳步推进

  省政府研究通过《青海省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加快提升旅游业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全省各地区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科学部署全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统筹全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未来三年,我省旅游业将以问题为导向,以补齐旅游项目、产品不足这个短板为抓手,力争完成3个千亿元的旅游总投资目标,通过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使旅游业成为青海投资热点和经济发展新引擎,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省旅游发展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旅游产业从单一产品向全新创意、融合创新延伸,由观光娱乐向休闲度假深度旅游延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省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综合指标不断提升。

  8、乡村旅游扶贫成效显著

  省旅游发展委结合行业特点,出台了《加快发展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意见》,编制了《青海省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规划》,对“十三五”全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加强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以来,我省用于旅游扶贫方面的资金达8亿元,惠及贫困人口47017人。其中,省旅游发展委累计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6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2.44亿元。进一步从强化产业扶贫、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加大支部参与力度、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参与、扎实开展“回头看”等方面,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全省243个旅游扶贫村,已脱贫89个。

  9、示范省创建再上台阶

  省政府印发《青海省国家级自驾车旅游示范省创建方案与系列标准规范》和《青海省生态旅游示范省创建方案与导则》,积极推进自驾车旅游和生态旅游示范省创建。从构建自驾车旅游产品与线路、风景道、服务、市场营销、环保、安全保障、法规标准、人才与科技共十个支撑体系出发,力争到2020年将青海省建成国家级自驾车旅游示范省、国际自驾车旅游目的地;从优化布局、丰富产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品牌体系、优化生态教育、促进共同参与、加快产业融合、培养专业人才八项任务出发,力争到2020年将青海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省、国家生态文明旅游先行区和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全国生态旅游工作创造一批典型经验,使之成为宣传青海的有效载体,推动青海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为全国提供新示范。

  10、从业人员培养力度持续加大

  持续开展“送教下乡”,推动创新型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2017年,省旅游发展委围绕旅游服务、政策法规、旅游安全等方面内容,共举办培训班108期,培训旅游从业人员近26591人。汇集青海师范大学等全省18所中高职院校、6家景区、30多家旅行社和五星级酒店、行业协会的优势和特色,共同组建了青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了我省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的融合互动,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1、智慧旅游平台效果显现

  积极抢抓“互联网+”政策机遇,与4A级以上景区逐一对接,完善景区门禁、出入口、停车场等重点位置的视频监测设备的安装建设,打通了景区数据采集通道和数据传输网,实现了游客流量监测和景区运营情况监测实时数据的采集与应用,确保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实用性、超前性。目前,我省4A级以上景区完成平台视频监控设备数据接入占比达到89%,与国家级平台连通共享。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和打造,使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全省一个时间段内客源市场、产品市场等旅游行业数据的动态信息分析,及时有效反映旅游运行趋势,完成了对资源市场等各个要素的精准把控,为旅游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来源:青海日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