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在大山之巅——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决战在大山之巅——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18-06-29来源:青海日报字号:[ ]

  “精准扶贫,一刻也不能懈怠,如期脱贫,一天都延误不得,今年年底西后加村将全面实现脱贫摘帽。”驻村第一书记刘军在面对记者时坚定地说道。

  2015年10月,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按照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安排部署,选派了中心副主任许长军和马红军到对口帮扶地——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西后加村驻村扶贫,正式拉开了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扶贫工作的序幕。

  2017年,因身体原因,第一书记许长军将接力棒传给了中心副主任刘军,3月份刘军带领工作队进驻西后加村,打响了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扶贫工脱贫攻坚战。

  耐心摸查建档立卡

  西后加村是化隆县一个藏族小山村,距离化隆县城约50公里,全村平均海拔2865米,全村共有人口122户470人,农业种植完全靠天吃饭,主要从事小麦、青稞、油料作物种植及牛羊养殖。

  许长军带着扶贫干部马红军进村后,最急切的就是想知道,西后加贫困人口到底有多少?贫困到什么程度?主要什么原因造成的贫困?带着一系列的问题,他们铺了床,生了火,架起了灶,开始了艰难的扶贫工作。

  许长军说:“要想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确保建档立卡真实。这交给驻村干部的首要任务。”拉近关系主动走进村民家里,认真核对贫困人口登记情况是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户的最直接方式,但西后加村是藏族村,语言不通,给初期摸排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吃闭门羹是常事,即使进了门指手画脚半天,我们跟村民也只能四目相对,相视而笑,那段时间也挺打击我们积极性的。”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扶贫的马红军说。

  掌握不了实际情况,扶贫工作怎么开展?许长军愁眉不展,后来经过与村“两委”“形影不离”的“亲密接触”,2015年12月最终对32户贫困户137人建档立卡,并分析出缺乏劳动力、因病、因残是导致西后加村贫困户贫穷的主要原因。

  主抓党建凝心聚力

  随着建党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等工作的推进,工作队思路逐渐清晰,接下来就是怎么干的问题。

  许长军说:“当时看着大山顶上的西后加村,仅凭驻村工作组两三个人,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太不现实,必须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工作队了解到,西后加村现有共产党员16名,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党员不足,工作方式方法简单陈旧,党员教育管理手段极度缺乏,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党员活动室。

  2016年,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资助4.76万元修缮了西后加村党员活动室,配置了办公设备。工作队制作了宣传板报,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党的生活制度和村委办公制度,让党员切实参与到党务、村务活动。2016年新发展党员一名、积极分子一名。

  许长军说:“事实胜于雄辩,党组织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西后加村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村内重要事项决定、扶贫互助社成立等诸多方面,党员带头作用发挥明显,为扶贫工作帮了大忙。”

  脱贫攻坚“安居先行”

  11月份的西后加寒风萧瑟,但在下若才旦的院子里,是一排黄墙壁砖木房子,窗明几净,门上挂着五彩格子的厚门帘,掀开进去,顿然热气腾腾。下若才旦的母亲头上搭着米黄色的头巾,手里提着一捆塑料,看着第一书记刘军,一直用蹩脚的汉语说:“木头是书记给的,砖是书记给的,水泥也是书记给的。”说完,竖着大拇指又忙碌起来了,满脸的笑。

  “这下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别提多高兴了。”村民下若才旦年仅28岁,身体残疾,与50岁的母亲相依为命,是村里的无房户,多少年来一直蜗居在四面是土墙的小房子里。目前,西后加村已经完成8户贫困户危房改造,4户无房户也已经住有所居。

  山上吃水是一大难题,2016年在工作队与省水利厅的努力协调下,投资94万元资金,修建了蓄水池,汩汩的自来水接进了自家院子里,西后加村民告别了以前挑水吃的生活。

  无论是危房改造,自来水进家门,还是平整乡村道路、安装路灯,都是工作队一心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大举措。

  教育扶贫改变思想

  “西后加村现在有了自己的学校,孩子辍学问题基本解决了。学前班的孩子们已经在新学校上课了。”第一书记刘军告诉记者,工作队深知再穷不能穷教育,思想观念不改变,是不能真正脱贫奔小康的。

  “教育是大事情,全村现在在读学生46名,我们不想让一个孩子因为穷失去被教育的权利。”刘军说。2016年1月,在驻村工作组的协调下,西后加村开办了寒暑假期辅导班,聘请在校大学生为学生教授文化课,开拓多种教育活动形式;2017年9月,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西后加村中专以上学历的15名贫困学生发放了2000-5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共计4.2万元,激励他们要学有所成、学有所为。

  为转变村民理念。2016年6月,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资助2万元经费,帮助部分群众到外州县参观学习易地搬迁、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理念,先后完成了“三带三推”活动宣讲、精准扶贫“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模式动员、打造化隆“拉面”经济创收脱贫的思路、精准扶贫挂图作战、精准扶贫管理手册填写、贫困户脱贫自查评估等任务;组织成立了西后加村扶贫互助协会,推选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并制定扶贫互助协会实施方案、扶贫互助协会章程、扶贫互助协会职责、扶贫互助协会财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主导产业助力增收

  “基础设施薄弱、没有支撑产业,是长期制约西后加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刘军说。2017年3月,刘军担任“第一书记”后认为,精准扶贫一定要以扶持特色产业为抓手,提升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才能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西后加村全村面积378.87公顷,其中天然草地148.93公顷,天然的草场,因地制宜可以搞一个养殖场,让产业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刘军说。

  经过一段时间调研和分析,西后加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与贫困户、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将本村的产业扶持项目和“一村一品”项目捆绑使用发展养羊育肥项目,养殖厂计划新建畜棚2栋1200㎡,青贮池750m3,购置肉羊900只,总投资150余万元。

  据刘军介绍,该项目通过集中购进肉羊养殖,实现统一供料、统一配种、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收购,项目产品采用集中饲养与分批出栏、分散收购与统一销售相结合的生产模式,辐射周边项目区农户,逐步扩大规模,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养殖场建成后,产业扶持项目资金形成的产权归29户12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所有。

  刘军说:“目前,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先后投入资金共计31.78万元,全面完成养殖场建设,并入栏500多只羊,年底就可以给大家分红了。”

  两年的帮扶贫中,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向贫困户捐助慰问金3.12万元,发放米、面、油、衣物等慰问品价值约11.49万元,慰问帮扶价值和投入共计约14.61万元。

  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帮助下,西后加村还开展了总投资460万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届时,村内两百余公顷土地将得到平整,可实现保水、保肥和机械化耕种和收割。

  脱贫致富,我们一直在路上。决战大山之巅,我们绝不让西后加村一户村民掉队!(作者:玲庆 张志忠  单位: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省政府信息
视力保护:
决战在大山之巅——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18-06-29 字号:[ ]

  “精准扶贫,一刻也不能懈怠,如期脱贫,一天都延误不得,今年年底西后加村将全面实现脱贫摘帽。”驻村第一书记刘军在面对记者时坚定地说道。

  2015年10月,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按照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安排部署,选派了中心副主任许长军和马红军到对口帮扶地——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西后加村驻村扶贫,正式拉开了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扶贫工作的序幕。

  2017年,因身体原因,第一书记许长军将接力棒传给了中心副主任刘军,3月份刘军带领工作队进驻西后加村,打响了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扶贫工脱贫攻坚战。

  耐心摸查建档立卡

  西后加村是化隆县一个藏族小山村,距离化隆县城约50公里,全村平均海拔2865米,全村共有人口122户470人,农业种植完全靠天吃饭,主要从事小麦、青稞、油料作物种植及牛羊养殖。

  许长军带着扶贫干部马红军进村后,最急切的就是想知道,西后加贫困人口到底有多少?贫困到什么程度?主要什么原因造成的贫困?带着一系列的问题,他们铺了床,生了火,架起了灶,开始了艰难的扶贫工作。

  许长军说:“要想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确保建档立卡真实。这交给驻村干部的首要任务。”拉近关系主动走进村民家里,认真核对贫困人口登记情况是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户的最直接方式,但西后加村是藏族村,语言不通,给初期摸排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吃闭门羹是常事,即使进了门指手画脚半天,我们跟村民也只能四目相对,相视而笑,那段时间也挺打击我们积极性的。”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扶贫的马红军说。

  掌握不了实际情况,扶贫工作怎么开展?许长军愁眉不展,后来经过与村“两委”“形影不离”的“亲密接触”,2015年12月最终对32户贫困户137人建档立卡,并分析出缺乏劳动力、因病、因残是导致西后加村贫困户贫穷的主要原因。

  主抓党建凝心聚力

  随着建党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等工作的推进,工作队思路逐渐清晰,接下来就是怎么干的问题。

  许长军说:“当时看着大山顶上的西后加村,仅凭驻村工作组两三个人,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太不现实,必须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工作队了解到,西后加村现有共产党员16名,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党员不足,工作方式方法简单陈旧,党员教育管理手段极度缺乏,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党员活动室。

  2016年,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资助4.76万元修缮了西后加村党员活动室,配置了办公设备。工作队制作了宣传板报,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党的生活制度和村委办公制度,让党员切实参与到党务、村务活动。2016年新发展党员一名、积极分子一名。

  许长军说:“事实胜于雄辩,党组织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西后加村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村内重要事项决定、扶贫互助社成立等诸多方面,党员带头作用发挥明显,为扶贫工作帮了大忙。”

  脱贫攻坚“安居先行”

  11月份的西后加寒风萧瑟,但在下若才旦的院子里,是一排黄墙壁砖木房子,窗明几净,门上挂着五彩格子的厚门帘,掀开进去,顿然热气腾腾。下若才旦的母亲头上搭着米黄色的头巾,手里提着一捆塑料,看着第一书记刘军,一直用蹩脚的汉语说:“木头是书记给的,砖是书记给的,水泥也是书记给的。”说完,竖着大拇指又忙碌起来了,满脸的笑。

  “这下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别提多高兴了。”村民下若才旦年仅28岁,身体残疾,与50岁的母亲相依为命,是村里的无房户,多少年来一直蜗居在四面是土墙的小房子里。目前,西后加村已经完成8户贫困户危房改造,4户无房户也已经住有所居。

  山上吃水是一大难题,2016年在工作队与省水利厅的努力协调下,投资94万元资金,修建了蓄水池,汩汩的自来水接进了自家院子里,西后加村民告别了以前挑水吃的生活。

  无论是危房改造,自来水进家门,还是平整乡村道路、安装路灯,都是工作队一心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大举措。

  教育扶贫改变思想

  “西后加村现在有了自己的学校,孩子辍学问题基本解决了。学前班的孩子们已经在新学校上课了。”第一书记刘军告诉记者,工作队深知再穷不能穷教育,思想观念不改变,是不能真正脱贫奔小康的。

  “教育是大事情,全村现在在读学生46名,我们不想让一个孩子因为穷失去被教育的权利。”刘军说。2016年1月,在驻村工作组的协调下,西后加村开办了寒暑假期辅导班,聘请在校大学生为学生教授文化课,开拓多种教育活动形式;2017年9月,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西后加村中专以上学历的15名贫困学生发放了2000-5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共计4.2万元,激励他们要学有所成、学有所为。

  为转变村民理念。2016年6月,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资助2万元经费,帮助部分群众到外州县参观学习易地搬迁、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理念,先后完成了“三带三推”活动宣讲、精准扶贫“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模式动员、打造化隆“拉面”经济创收脱贫的思路、精准扶贫挂图作战、精准扶贫管理手册填写、贫困户脱贫自查评估等任务;组织成立了西后加村扶贫互助协会,推选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并制定扶贫互助协会实施方案、扶贫互助协会章程、扶贫互助协会职责、扶贫互助协会财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主导产业助力增收

  “基础设施薄弱、没有支撑产业,是长期制约西后加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刘军说。2017年3月,刘军担任“第一书记”后认为,精准扶贫一定要以扶持特色产业为抓手,提升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才能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西后加村全村面积378.87公顷,其中天然草地148.93公顷,天然的草场,因地制宜可以搞一个养殖场,让产业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刘军说。

  经过一段时间调研和分析,西后加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与贫困户、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将本村的产业扶持项目和“一村一品”项目捆绑使用发展养羊育肥项目,养殖厂计划新建畜棚2栋1200㎡,青贮池750m3,购置肉羊900只,总投资150余万元。

  据刘军介绍,该项目通过集中购进肉羊养殖,实现统一供料、统一配种、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收购,项目产品采用集中饲养与分批出栏、分散收购与统一销售相结合的生产模式,辐射周边项目区农户,逐步扩大规模,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养殖场建成后,产业扶持项目资金形成的产权归29户12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所有。

  刘军说:“目前,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先后投入资金共计31.78万元,全面完成养殖场建设,并入栏500多只羊,年底就可以给大家分红了。”

  两年的帮扶贫中,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向贫困户捐助慰问金3.12万元,发放米、面、油、衣物等慰问品价值约11.49万元,慰问帮扶价值和投入共计约14.61万元。

  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帮助下,西后加村还开展了总投资460万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届时,村内两百余公顷土地将得到平整,可实现保水、保肥和机械化耕种和收割。

  脱贫致富,我们一直在路上。决战大山之巅,我们绝不让西后加村一户村民掉队!(作者:玲庆 张志忠  单位: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来源:青海日报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